朱晓进:建设制造业强国应解决3个脱节问题
“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面临3个脱节现象,值得关注。”结合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工作,全国政协委员、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。
在朱晓进看来,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脱节。一方面,我国对基础性理论研究重视不足,高校评比也往往追求论文数量,而不是质量优劣;另一方面,有了好的理论研究基础,相关联的配套技术研究跟不上,进而影响到我们科技研发的整体推进和研究成果的应用。
二是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应用研究脱节。“疫情后复工易、复产难,与我们长期以来对全产业链技术研发系统化意识不强、警惕和忧患意识不足有关。而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相互脱节,低端和高端的产品研发相互脱节,也从侧面反映出研发机构与企业,全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和系统意识不强。”朱晓进这样说。
三是科技产品研发与生产技术研究脱节。据朱晓进介绍,一些很好的技术产品,虽然已经在实验室里研发成熟,但是在量产过程中,因为一些工艺不成熟,一些流程设计不科学,使得优质研发的技术缺乏成熟配套的关联技术,最终对产品质与量都造成了影响。
围绕这一问题,朱晓进提出的建议是———根据全产业链发展需要,谋划“十四五”时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定位和规划布局,特别是需要对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进行系统谋划,统筹推进:一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;二是重视全产业链系列研发的同步推进,尽量不留下研究盲点;三是加大对生产流程同步研究和全过程管理,同步出台与“十四五”规划相配套的科技创新发展相关法规与激励性政策。
朱晓进同时建议,建立重大研究成果的技术攻关快速反应机制。由国家科技部牵头,组织建立一支国家杰出青年专家团队,根据各自专长分工。关注和捕捉国际技术发展前沿,重点瞄准国际重大理论成果创新和突破,重点向具有技术攻关能力的相关研究室和专家团队推介,组织和引导国内的研发团队进行同步配套关联技术的系列研发,深度嵌入到各个产业链环节,及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和技术竞争力。
另外,朱晓进建议,应重视生产质量监测与管理技术研究:“一方面,要继续关注和重视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,关注、培养一批具有高精技术含量的蓝领技术工人,破解生产技术领域诸多技术工艺水平不足的难题;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质量检测和管理的研究力度,提高在生产环节中处理生产工艺细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,逐步解决生产工艺落后的问题。”